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别名: 白菊,黄菊。
产地: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头状花序。由於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杭菊花、滁菊花。主产於中国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
花期采收,阴乾生用。
又见 "食物库" 中之 "花、茶" 之 菊花。
性味、归经:
辛、苦、甘,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解风热,清热解毒,祛湿,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
1. 用於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於疏散风热,故常用於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2. 用於目赤昏花。
菊花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
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3. 用於眩晕惊风。
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配羚羊角、钩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痉厥抽搐实肝风症,如羚角钩藤汤。
4. 用於疔疮肿毒。
菊花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用量、用法:
10-15 克。
煎服,疏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
使用注意:
叁考资料:
《本经》: "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
《药性论》: "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胸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本草便读》: "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益阴滋肾。"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菊花含挥发油,油中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此外,尚含有菊、腺嘌呤、水苏硷、微量维生素 A、维生素 B1、氨基酸及刺槐等。
1: 1-1: 5 菊花水浸剂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高浓度时,对流感病毒 PR3 和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菊花制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具有降压作用,还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菊花浸膏灌胃,对让有解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