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科技刊物
苗族是中华大地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五千年前就有与华夏最强大的部落(轩辕氏)抗衡的能力;后退入长江以南蛮荒地带,封闭自强的生存着,保存着很多的本民族传统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苗族医学,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其中的闻香(熏蒸)疗法就很奇特,代表了苗族医学的独特风格,熏蒸疗法在东部苗语叫“腥台嘎雄吉”,既用苗药中疗效好的药物来熏蒸人体的意思。药物蒸发的气体用以治病——由苗民对蒸汽的认识,结合苗医用鲜药熏洗外治的经验而产生。最早的熏蒸疗法是用烧红的砖块放入药液中,以产生蒸汽。近年来在贵州黄平县苗陇区一带发现了另一种较为古老的熏蒸疗法,是在土坎上挖一深洞,洞上架几根木棍,木棍上放许多松枝点燃火,火上置一锅器或瓷器、内放入药物、用适量的水,让人坐在锅内,四周竹席遮挡,头露于外,加热药液,使之产生大量蒸汽,直到患者全身发汗为止。
现代流传的熏蒸疗法,又有不同了。湖南湘西花垣县苗医的熏蒸疗法,一般是将药物煮沸,上罩以蒸桶(箱),叫病人坐进蒸桶之内,再把蒸桶盖好,但不盖严,要略留通气孔。利用药水蒸汽熏蒸病人全身,以达治疗目的。熏蒸疗法可根据病情分 全身或局部熏蒸法:
1、 全身熏蒸法:在土坎上边挖个深洞,洞上架数根粗木棍(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木棍下边置一口锅,放入药物加适量水烧开产生蒸汽后,将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铺垫一层松枝,四周用席或布围住,令病人裸坐其中,头露于外,让药液熏蒸患者全身汗出为止。主治全身风湿、疼痛、皮肤病等。
2、 局部熏蒸法:用药罐将药煎好后从火上取下,将患处直接入于药罐口,或将药液连渣倒入盆中,以药液热气熏蒸患处,主治局部疾患。还有用口鼻对着药罐口熏蒸治疗咳嗽,鼻塞不通等。这种方法产生的药物蒸汽压力大,力量强,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可靠;因此经久不衰。
这种熏蒸疗法在古代汉族史籍和医学典籍中也有记载,如《史记》中记载了西汉时著名医家淳于意(公元前215前——?)治疗的二十五个病案。其中有治疗济北王的侍者韩女腰背痛“窜以药,旋下,病已”的记载。这里的所谓“窜”,就是指采用药物熏治,结果患者的腰痛获得了痊愈。这是熏蒸疗法的最早记载。古代医学史上,用熏蒸法治疗疾病取得良好疗效者不乏其例。据《新唐书,甄权传》记载:唐代名医许胤宗(约540-630)用熏蒸疗法“以黄芪,防风煮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治愈陈国柳太后“病风不能言”的中风不语症,这是医学史上最早用熏蒸法疗治愈中风失语的记载。据《宋史.王克明转》记载,宋名医王克明也曾用熏蒸疗法治愈卢州太守王安道的中风不语。《经效产宝》还有熏蒸疗法治疗产后血晕的记载。《千金要方》中有用熏蒸疗法治疗踽齿痛的记载等。名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芳香篇》中也列举了多种有清热、杀菌、镇痛的香草植物。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就用麝香、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病人的居处,以此治疗肺结核、吐泻等疾。《儒门事亲》中记载:“以兰除其陈气”。我国古代人喜欢在庙宇中养病,是因为寺庙中植树种花甚多,如晋代永乐寺和永福寺辟地桂林40亩,命名为“桃花庵”,就是利用香花来为人治病。这在祖国传统中医药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称之为“闻香治病”,在中国民间端午节的香囊——既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典范之一。在世界几大文明古国闻香疗法也不乏其例,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的统治阶层早就懂得在宗教典礼上对身体和精神上使用芳香物质达到驱魔辟邪,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但是把这种方法定义为“芳香疗法”的是法国的化学家卡特福塞,自1928年这个定义一问世,芳香疗法就在欧洲普及开来。近年来,在美国,“芳香疗法”真正得到了科学上的发展、医学上的研究和使用,并得到大众的承认。现在除了在一般家庭及美容沙龙的按摩中广泛使用之外,国外的医院、诊所也在用芳香疗法解决患者用一般的化学药物难以治疗的痛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 15:44: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