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ilash
广东人是很喜欢喝粥的,尤其是广州人。各色街头食店中有一种是专门做粥啦粉啦面啦这样一些快而廉而易饱的食品的,墙上大多能看到四个大字:粥粉面饭,比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写得准确多了。这里头的饭可不是饭店里头点一桌菜下一小碗饭的那种吃法,都是快餐式的,一是煲仔饭,二是碟头饭,大多出不去这两种。现在还有笼仔蒸饭啦瓷盅炖饭啦什么的,一般街边小店很少做的,估计是放蒸屉费地方。
说点题外话解释一下煲仔饭和碟头饭是什么东西吧,我想好奇的同学一定不少。
煲仔饭顾名思义是连煲仔一起上的饭。用小砂锅,多是单把的也有双耳的,先焖好约2/3满的一锅锅饭备用,待顾客点好了,就把生的肉啊青菜啊配料啊放在饭上捂上盖子,再放到火上去焖,菜熟后就可以吃了。这样做的饭菜香喷喷的热辣辣的,菜的汁水和调料渗到饭里头,吃起来非常的过瘾。煲仔饭里头,据我所知最受欢迎的应该是腊味饭(广式腊肠加腊肉,油大,现代人肠子肥了喜欢的少了)和香菇滑鸡饭(泡开的干冬菇加上新鲜鸡肉,滑嫩的鸡肉是广东味的)还有排骨饭(猪肋骨带肉的,排骨比肋骨形象我觉得)。
碟头饭就简单一些,店里头先做好一大锅饭,客人点好了,就用一个大碟子盛一客饭,然后把肉和菜放到饭上面或者边边上,浇上适当的汁水。碟头饭可以说是地道的广东风味,因为象广式烧鹅啦白切鸡啦客家咸鸡啦烧肉啦叉烧啦烧排骨啦炸猪大肠啦这些可以冷吃的肉菜,好象就广东才有,至少品种那么多,在别处是找不到的。你要是进到这种店,看到菜牌上写着叉鹅饭叉鸡饭,别以为叉着鹅或者鸡烤了做菜。叉是指的叉烧,就把猪肉切成一条一条的油盐糖酱酒等等等等渍过吸透了味道后用叉子叉上吊着烧出来的,当中还要停下来抹蜂蜜什么的,各家可能还有点什么秘笈外人都不知道,事情多了。叉鹅饭就是饭加上叉烧和烧鹅,叉鸡饭同理。我觉得叉烧、烧鹅、白切鸡可以并称最受广东人欢迎的三大肉食。我小时候喜欢过一段时间叉烧,现在不喜欢了,喜欢后面两样了。估计是那两样比较贵,现在家里经济宽裕一点才可以吃到好的,小时候吃的都不好所以不喜欢。
我琢磨着香港和广东(回归前香港是算在广东里头的呢!香港的人大代表都跟广东团开会。回归他们就独立了!哼!吃的还不就是粤菜吗?)可以做出中式快餐的连锁店而其他地方没见到,粥粉面饭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一方水土也养一方钱。
离题越来越远啦,回到粥上来吧!“粥粉面饭”是“粥”打的头,不排除这样好念的可能性,但我总觉得这说明粥对广东人有多重要。广东人是早饭喝粥;中饭喝粥也没人笑话你;晚饭如果是下馆子,酒足饭饱了还要加一点粥清清肠子;最后一顿夜宵也要喝粥。如果你可以不睡觉,早上七点早茶开了,早餐店也开了,可以继续喝粥。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广东人净喝粥,大多时候粥是配角,意不在此。但和粉面饭比起来还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广东人没有吃粉吃面过一天的,菜很丰盛的时候饭也可以免掉(至少我是这样的,喜欢吃的菜有两个以上就把饭免掉,不喜欢白米饭)。
严格地说,广东的粥并不都一样。对粥有无限热情的,应该只限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人,也就是说粤语方言的那些人。广东的潮汕人和客家人对粥应该没有什么感觉吧,尽管潮州粥也算是广东粥的代表之一。客家粥我不了解,好象从来没有注意过。潮州粥广州人也称之为冷饭粥,米还是一粒粒的,只比上海泡饭要绵一点,而且潮汕人真的常用隔夜剩饭做粥当早饭,就点咸菜粒就算了。现在有钱了,吃得讲究了,用粥做夜宵的就在粥里放海鲜,但粥本身是没什么变化。潮汕人管粥叫“糜”,很古雅吧?读音差不多是“moi”四声或一声或轻声。潮州是很古雅的啦,家家门里种盆莲花,可能在街边补鞋的大爷就写得一手好字什么的。他们管姑娘少妇叫“姿娘”,说什么东西好、漂亮会说“雅”,说漂亮姑娘或者少妇就说“雅姿娘仔”、“雅姿娘”。歌里头常见到一句“雅雅姿娘如何如何”,形象得不得了。
其实从广东的三个民系就可以看出来自然资源分配有多不平均。广府人占了最好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吃得比潮汕人和客家人刁钻多了。给广东人挣回个好吃之名的就是广府菜,尤其是顺德菜。潮汕一带虽然山多,但因为近海而水产丰富,而且潮商经商致富的不少(比如那个李嘉诚。人人都把他当偶像,说多了还真是让人作呕,虽然人家并没什么坏心眼),潮州菜还是颇有一些吃头的。客家呢就实在不好说了,深山里头天赐太薄,最擅粗料细作,胜在质朴而鲜。说着说着又离题啦!我原来只是想说,广府人是因为吃得太好了所以在吃粥上作那么多文章。
正经经写粥吧。广州以外的粥就不写了,范围小一点集中一点。
广州的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味一是淡的。哈!废话吧?可这是事实啊!先说淡的吧,简单。淡的就是米加水拉,粤语叫“白粥 ”。这白粥呢也是极受欢迎的品种,清淡,油腻东西吃多了可以涮涮肠子。不过呢广东菜油腻的东西不多,但大家还是常喝白粥,所以广东人一般比较瘦,生了几个孩子的大妈大姨除外。
白粥一般在家里做的多,当早饭吃的。白粥油炸鬼是广州人的经典早饭。油炸鬼就是油条,老广州叫炸面的,特别是西关那边。想这油炸鬼是很热气(容易使人上火粤语叫热气,上火了也叫热气)的东西,广州人很少拿在手里就嚼,小孩要这样做老人家就该唠叨了。可是也不知道怎么的,说是放到滚烫的粥里头一泡,就成了可以下火的了。除了这个法子,还可以拿来蒸水蛋。就是把鸡蛋按2:1的比例兑水加盐调匀,加进去切成碎的油条一起用文火蒸,刚熟就必须收火,这时候的蛋又细又滑嫩黄嫩黄的,一晃还直打擅。据说这样做也是下火的。另外还可以做肠粉的时候当馅,这种肠粉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炸两,估计是因为油炸鬼成双成对的缘故。总之这些东西我是搞不明白的,为什么有的东西加工一下性质就完全变了。比如广东人不大让小孩吃粉,说是湿气重。可是米是正气的,好东西。一位大叔说没错就是这样,米一过磨就全变了。就好象一些简单的事情被语言一加工,就完全变了一样。
又跑题了,受的写作训练不严谨,没办法。总之白粥油炸鬼是广州人的经典早餐,一般家庭主妇都会两手,煲汤啦煲粥啦都在行。粥是要慢火细熬的,否则不够绵软。粤语说一个电话打得长,就会说这人在煲电话粥,很形象。你想一个人要讲长长的电话,声音也难免细细的软软的,和慢火细熬实在是异曲同工。但要把大米做成绵软的粥,没有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想都别想。过去都是烧灶,为了熬粥,做主妇的半夜就要起床,坐在灶前瞌睡烧了发梢也应该是有的吧?也有一些聪明的想到了偷懒的办法,睡前先用水把米泡上,等米吸透了水变软了,就可少熬一些时间,不过也要近两个小时。近年有了电子砂锅,有了真空焖烧锅,煲粥容易一些了。用电子砂锅的睡前把米和水放好接上电,第二天就有吃的了。真空锅更厉害,把水和米烧开,沸腾5-10分钟,再放到真空外壳里保温三小时左右粥就成了。不过广州人嘴刁,觉得真空锅做的粥啊汤啊都不如明火的好,这东西流行了一阵行情就降了。按照老式广州主妇的想法,是宁可半夜起床把腿站断,也要叫一家大小吃上好粥的。
油炸鬼一般是到外面小摊去买。
食店做白粥的不多,卖不起价,而且一般人也不会跑到外面吃白粥。好象人就是这个心理,早餐店也是馆子,进了馆子就没有理由再吃白粥了。稍为例外的就是酒楼有时会供应白粥,但也不是净吃的。不是不让,是很少有人这样吃。一般是一大帮朋友叫子一桌子菜啦粉啦面啦点心啦吃得心满意足的时候,就会有人提议拿一窝白粥吧,意思是清清肠子。这个“窝”字要解释一下吧?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计量单位,一般是指敞口的大食器,就象北方的汤盘似的。用这个“窝”盛的东西,量就是一“窝”。另外打火锅,一个火锅也叫一个“窝”,不过是指那些汤底就有材料的火锅而言的。比如拿一只鸡放汤的火锅,叫一个鸡“窝”,狗肉带汤做底的叫狗肉“窝”,同理羊肉就叫羊肉“窝”。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反正一窝粥就是一大汤盘的粥。有的店到专门做好潮州粥备食客点的,也有的就把做生滚粥的粥底舀一窝端上来就是了。生滚粥呀粥底呀我马上就要讲到了。
现在先说广式粥品的另一大类,就是有味的粥。有味的粥基本上也分两大类,一是老火粥一是生滚粥。
老火粥是材料和米啊水啊一起熬成的。因为材料和粥受的火一样老,所以叫老火粥,特点是材料和粥水乳交融,味道比较醇厚,不是说酒,借个词用一下。老火粥里头,比较受欢迎的品种有瑶柱银杏粥、菜干猪骨粥、西洋菜陈肫粥,另外以前还有比较下价的柴鱼花生粥,我最不喜欢的。前两种一般茶楼在早市都会备好,很俏的。尤其是白云宾馆一楼餐厅的瑶柱银杏粥,做多少卖多少,有时就跟抢一样。不在那边住好长时间了,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那么好。这三种粥的共同特点是下火。其实广州湿气重,天气炎热容易上火,汤啊粥啊都有一个下火的基本功能。下面分别说说这三种粥吧。
瑶柱银杏粥是上价粥里头比较普通的一种,是用江瑶柱和银杏仁,也就是广东人说的白果一起熬成的。这两种材料有什么功能呢我不知道,估计不难查。归到上价粥里头是因为江瑶柱和银杏都不是便宜货,粥自然卖得贵。有时还会加上一点切成丝的腐竹,好腐竹带点筋道,口感比较好,我喜欢这种。
菜干就是白菜干,秋天小白菜高产的时候挑好的先用水煮熟,然后趁秋高气爽晒干,据说这也能下火。菜干除了作粥还可以煲汤,是又便宜又好吃又有益的东西。做菜干猪骨粥,菜干要切成半寸左右长,也有的切成丝,否则在粥里头纠缠不清就糟了。猪骨一般是用猪脊骨,肉不多。也有做菜干陈肫汤的,陈肫就是腊鸭肫。如果是菜干加鲜白菜,就叫金银菜猪骨粥了。这个名字好听吧?
西洋菜是什么菜呢?我实在不会讲。是一种水田种的菜,只怕北方的同学没法明白。这个时候西洋菜上市了,可以来看。这是我相当喜欢的一种菜,放汤、煲老火汤、炒都可以,是少有的全能青菜了。
柴鱼花生粥是用柴鱼干做的。柴鱼这东西不知道学名叫什么,晒干以后真象柴一样,所以叫柴鱼。老火粥里头这算是下价货了,你想想我若干年前读小学,就用这个做课间餐,能值什么钱啊?这种粥我不喜欢,不是因为这是下价货,主要是味道不好。严格地说我是不大喜欢吃鱼的,非得很新鲜很好的才吃,这种用干鱼做的粥自然不爱。而且柴鱼干总有一种怪怪的腥气,嚼起来一口的渣,实在不好吃。
除了这些常规的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刁钻的,比如蛇粥之类,实在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而且我这种穷学生不可能太了解,还是先免了。以后因缘际会,合适了再写吧。
该写生滚粥和粥火锅了。可能粥能打火锅会让不少外地同学惊讶,记得堕猪同学就很是惊讶了一下。这粥火锅其实我觉得是从生滚粥发展来的,不是非常日常的吃法,不过也饶有风味就是了。
生滚粥应该是广州(包括广州附近的市镇)独有的。大致地说,就是把生的配料放到滚烫的白粥里头煮,配料一熟就可以吃了,和老火粥是相反的一路。“生滚”这个词也是粤语,“生”字好解,“滚”在粤语里头词义很多,一般是指一种与沸腾有关的状态或动作,比如说“水滚”即水开了,“滚水”即开水。在这里是动词,而且是及物的,不过省略了宾语,因为宾语实在是太多,要罗列的话太长了。意思呢,就是一种烹调方法,把东西放在沸腾的流质物里头煮熟,刚熟就收火。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把东西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另吃而不是和流质一起吃,粤语有另一个词“灼”,觉得和“涮”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由于一般是用白开水“灼”,所以又叫“白灼”。在粤语里头指一个东西贴着另一个平面作自转同时向某个方向前进,一般不会说滚,会说“碌”。叫人滚蛋,会说“lan”,一声,激动时用四声。
相关的几个烹调用词还有“泡”、“走油”和“浸”“飞水”。“泡”是指把材料放到热油里头略炸,表面刚转色甚至只是刚熟就捞起来准备下一道工序,油温不能太高,一般是说“泡嫩油”。“走油”是指把材料放到油锅里略炒,但油要比一般炒要多,动作要快,一熟就捞起准备下一道工序用。“浸”则是把材料放到水或高汤等材料里头略煮,时间比“滚”要长,火要小些,让材料熟透并充分吸收汤水的味道,一般是用来对付整只的鸡或者全棵嫩菜的。“浸”是一种既能让材料熟透又有保持原味的烹调方法,著名的广东白切鸡就是用“浸”法做的,当然也不只是那么简单。“飞水”和“泡”、“走油”一样是加工半成品的工序,就是把材料放到开水里头烫一下马上捞起。“飞水”的作用很多,一是辟除肉类材料的腥气,二是多种配料做炒菜,如果受火能力不同的话,就要分别飞水,掌握时间使其生熟程度一致,然后再放到一起炒,加芡汁成菜。另外还有一些菜呀菇呀水分多,一炒就水汪汪的,飞飞水去掉水分,加芡汁稍炒无论是卖相还是口味都会比较好。最后就是一些不易熟的青菜比如西芹,火多了不爽脆,火少了还没熟,就先飞水让其初熟,再略炒勾芡,可以两全其美。
说烹调是学问,估计也错不到哪里去。我这种吃比烧有能耐的人都能说出那么多来,大师傅恐怕要说几天几夜才能说完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