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站务与服务 == ◆ 驴皮画影 - 品味人生 ◆ → [转帖]记忆碎片


  共有505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记忆碎片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艾艾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马马虎虎 帖子:358 积分:86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3-12-2 9:58:40
[转帖]记忆碎片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7 21:03:31 [只看该作者]

 总有一些清晨,脑子不是人们所说的,睡醒了很清醒。我觉得睡醒了反而有些迷糊,醒来之后,靠在床头,想什么,又没想什么,只是打发着时间。
  
  很怀念10岁前后的假期,尤其是寒假,在爷爷奶奶家,醒了以后装睡,赖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做作业。然后爷爷就会上楼来,好声好气地催,囡,起来,今天有红薯稀饭。喊上两三次,我们的“权威”就来了,奶奶独特的脚步声就响在木楼梯上,笃、笃、笃,因为奶奶的家是小脚解放的,所以走木楼梯的声响巨惊人。
  
  听见奶奶的脚步声,我就会快速出被窝,穿好衣服,拿一本书,坐到窗前的书桌旁,并且警告爷爷,别笑。然后,奶奶进来了,“红薯稀饭都凉了,怎么还不下去吃呀?”转身去收拾我的被窝。我就在那当儿溜下楼去,因为楼梯对着的是家里的大灶,奶奶就会在我身后喊,走慢点,稀饭都盛好放在大灶上凉了,你这有一跑把楼梯的尘震得满天飞,都吃进肚子里了。
  
  红薯稀饭,在当时的农村并不少见。但对于不务农的爷爷家,红薯却是稀罕物品。更何况80年代初期,文革刚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记忆尤新,谁敢用自己家的红薯换钱?所以爷爷家想吃红薯简直是用钱都买不到,只能另寻捷径。幸好爸爸是老师,在老家也有一些他教过的学生,所以每次有一听说我要放假回老家,那些爸爸曾经的学生就会送一些红薯过来。那当然和奶奶的宣传有关,奶奶在我回家前就在村子里“放风”,我们家的囡要回来过寒假了,她可喜欢吃红薯稀饭了。
  
  奶奶是临县的一个大家小姐,祖上是做米线的商家。五岁前的我曾经多次去外太婆家,而且是极其风光,大肆张扬着去的。因为奶奶是解放脚,我年纪尚小,外太婆总会叫一个挑夫过来接我和奶奶。印象里也就是一、两块钱吧,那时最好的香烟------凤凰才1元多一盒,所以这样的美事也是趋之者众的。
  
  外太婆家的房子是三进的大宅院,我一般都活动在前两院,最后那院是作坊,常年有一股酸米味,在我五岁的时候,作坊已经不是奶奶做姑娘时的规模,但是那个被大家称为晒场的大院子里,墙上一溜整齐的竹竿眼依然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五岁时的我经常被一个叫祥嫂的抱着去晒场,祥嫂就会轻轻地告诉我,囡,这里曾经有20多个人收晒米线哦,外太公笑咪咪地站在天井旁的青石板上,望着太阳,抽着水烟~~~~~祥嫂没有告诉我满院晾着的米线上还飞着苍蝇,外太公雇了人专门拿根细竹条穿梭在竹竿间赶苍蝇,奶奶无意中说过一次。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那么得远,那么得不真实。
  
  或许是当年的记忆过于深刻,现在的我依然不喜欢吃米线。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告诉朋友,米线不干净,朋友会惊奇的看我,你怎么知道?我从没告诉他们,我的祖上是开米线作坊的。
  
  我五岁那年的冬天,外太婆走了。因为奶奶没有兄弟姐妹,祖上留下的家业只能给奶奶堂份的兄弟,在那个大雪的午后,我们一家大小送走外太婆后毅然回家,奶奶的悲痛可想而知。从此她连个娘家都没了,堂份兄弟在族人前的力争让奶奶再没有勇气回故里。而我,从此也没去过了。
  
  奶奶已经90高龄,爷爷西去多年,外太婆在我记忆依然栩栩如生。一直以来都计划着,回老家,要去外太婆的坟上燃柱香,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行。虽然年年祭祖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念叨外太婆,但是去外太婆的坟上看看依然是我的心病。
  
  想看看那古老的宅院,晒场是否依然?想看看翔嫂,脑后乌黑的发髻是否依然?想看看青石板的门槛,是否如我五岁时夏天常坐的那般清凉?爸爸妈妈无法理解我对外太婆的热爱,他们以为我早已淡忘了那方水土。去年,那边堂份的小姑妈来电话,说她在老家,问大哥哥(我爸爸)能否过去一趟?爸爸接电话时很沉默,客套了几句后,说回头吧,让小姑妈回上海时来家里走走。
  
  弟弟当年太小,而且也没有享受过随奶奶“省亲”的殊荣,所以他听那些事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不象我,在爸爸挂了电话后,默默地阳台上哭了起来,毕竟那里长眠着外太婆,再怎么样的恩怨都该了了。爸爸不会对我说那句对弟弟说的话,你懂什么,家族的事你少管。因为我从小是外太婆最宠爱的,所以每次大人决定大事时,我就窝在外太婆怀里,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地听。
  
  记忆里翻出来的碎片,在这个深秋,对于在外的游子,犹如一棵树,在瑟瑟的风里,望着落了一地的落叶。在这个深秋的清晨,我想起朋友的一段日记:当寒流蓦然来袭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双脚裸露在秋天深处,往前走,往后走,都是家的方向,都是一条长长的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