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神秘的芳香疗法 - 自然魔法学苑 == 探索芳香疗法的世界 → EDIY精油入门课程(整理)--神奇的植物化学


  共有1473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EDIY精油入门课程(整理)--神奇的植物化学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EDIY精油入门课程(整理)--神奇的植物化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9 11:45:21 [只看该作者]

您无权查看精华帖子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9 23:45:07 [只看该作者]

化学中如何将精油分类
盐酸盐类 甲酮
特性:核心系统的碳分子连接两个碳氢化合物的残留物之羰基决定甲酮特性。
代表:丢酮、香芹酮
效用:溶解黏膜、呼吸道疾病、口服危险、促进细胞组织
典型油类:鼠尾草、金钟柏 乙醛
特性:由末端羰基决定特性。
代表:柠檬酸、香茅醛、橙花油醛、香叶草醇
效用:强效镇定作用、防止发炎 滇荆芥、
典型油类:马鞭草、柠檬香茅、亚香茅
特性:为羰酸衍生物,其中OH基被一有机OR剩余物所取代。
代表:乙酸沉香酯、香叶草脂、柳酸甲脂
效用:杀菌(徽菌)、消除痉挛、镇定作用
典型油类:甘菊、香柠檬、熏衣草、薴菅(史若鼠尾草)、罗马甘菊 帖烯醇
特性:与一个或多个氢氧基结合的炼状碳水化合物。
代表:沉香醇、冰片、香茅醇、檀香脑、香叶草醇、草蒿脑、橙花醇
效用:预防感染、怡人的香味、消除痉挛
典型油类:熏衣草、天竺葵、橙花醇、檀香木、玫瑰、绿花白千层、茶树、茉乔栾那 桉树脑
特性:氧与两个碳原子连接,并且为环状化合物的一部份。
代表:桉树脑、乙酸氧化脑
效用:强效溶解黏液作用
典型油类:尤加利 苯酚
特性:为芳香族化合物,其中大多为一氢氧基与核心系统连接。
代表:百里香酚、香芹酚
效用:强效抗菌、强化免疫系统
典型油类:百里香、花薄荷、香薄荷

丙苯衍生物 特性:全部源于丙苯结构
代表:草蒿脑、茴香脑、丁香酚、肉桂醛、肉豆蔻、肉豆蔻苯及黄樟素
效用:抗菌、溶解黏膜、消除痉挛、黄樟素有除虫作用
典型油类:肉桂、丁香、洋茴香、罗勒 倍半帖烯 特性:由于总分子量的关系,作用族的影响较不明显
代表:夏姆甘菊蓝烯、白檀油透、姜碱烯、丁香烯
消炎、镇定
典型油类:德国甘菊、丁香、欧蓍草 帖烯烃 此族以单帖及倍半帖烯为代表 代表:
单帖:苎烯、蒎烯、莰烯
倍半帖烯:姜碱烯、香根烯、白檀油透、橙花油叔醇 效用:
单帖:消毒
倍半帖烯:镇定、抗菌 典型油类:
单帖:柑橘油类、松属油类
倍半帖烯:姜、岩兰草、檀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0 13:30:17编辑过]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精油以植物科属分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0:30:58 [只看该作者]

以植物所属的科别为基础的方法,可发现到一现象:东方山达木属于檀香科;而西方山达木则艺香科,且与柑橘等果实同科。

滇荆芥属于唇形科,而有『印度滇荆芥』之称的亚香茅却属禾本科。有『印度天竺葵』之称的马丁香,也同样属于禾本科,但天竺葵则是牻牛儿苗科的植物。

基本上可确定的是,同科植物所炼成的香精油只要萃取的部份相同,基本功效也几乎是一样的。若使用部位不同,则效用上也会明显地不一样。举柳橙为例,以花朵部份蒸馏可得到上好的橙花油;若取果皮部,那就只是普通的橙油而已。

桃金娘科植物里有许多生长在远东地区的植物。这些植物全部都有很好的杀菌功能,而且对肺及呼吸道的疾病颇有帮助。至于选用桃金娘科中那一种植物则见仁见智,端视每个人的品味。对成年人我们喜欢推荐使用尤加利油;若要涂抹在皮肤上则使用茶树油;小孩使用白千层油;圣诞节则得用丁香油。

在唇形科植物中有许多产于欧洲的香料植物,这些植物多少都有消毒作用。我们让成年人吸入或涂抹香薄荷;孩子们则使用熏衣草;滇荆芥几乎可用来与所有香精油调和;薄荷在夏天使用能使人感到凉爽;冬天则以吸入方式使用;迷迭香可升高血压;成年人呼吸道的疾病治疗则可使用百里香。 现在如果有人想开始研究精油,一定会惊讶于香精油多样的气味及多种功效。不过,如果认识了植物的属类及化学基本架构,这种多样性就会锐减成几个小组。

显花植物(种子植物)的分类

/

裸子植物
(Gymnospermae)

针叶树纲
(Coniferae)

松科
(Pinaceae)

云松、云杉、松、瑞士五针松、矮松

柏科
(Cupressaceae)

侧柏、欧洲刺柏、柏

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结多次果目
(Polycarpic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伊兰、香水树

樟科
(Lauraceae)

樟木、肉桂

肉豆蔻科
(Myristicaceae)

肉豆蔻

蔷薇目
(Rosales)

蔷薇科
(Rosaceae)

玫瑰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安息香树

荚豆目(豆科)
(Leguminos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含羞草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秘鲁胶树

桃金娘目
(Mytaceae)

桃金娘科
(Mytaceae)

野生丁子油、白千层、尤加利树、桃金娘、丁香(石竹)、绿花白千层、茶树

牻牛儿苗目
(Gruinales)

牻牛儿茵科
(Geraniaceae)

老鹳草(天竺葵)

橄榄科
(Burseraceae)

没药、乳香

芸香目
(Therebinthales)

芸香科
(Rutaceae)

香柠檬、枸橼、葡萄油、甜柠檬、蜜柑、橙花、柳橙、苦橙柑、西方檀香

伞形花目
(Umbelliflorae)

伞形花科
(Umbelliferae)

洋茴香、白芷、莳萝、茴香、胡萝卜

檀香目
(Santales)

檀香科
(Santalaceae)

东方檀香

楜椒目
(Piperales)

楜椒科
(Piperaceae)

楜椒

石南目
(Ericales)

鹿蹄草科
(Pyrolaceae)

鹿蹄草

(Contotae)

木犀科
(Oleaceae)

茉莉

木兰亚纲
(Tubiflor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马鞭草

三色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花梨木

唇形科
(Labiatae)

罗勒、沙菜(香薄荷)、熏衣草、广叶香浴草、莫乔栾那、滇荆芥、唇形科鼠尾草、花薄荷、薄荷、迷迭香、百里香、广藿香

菊亚纲
(Synandrae)

菊科
(Compositae)

蒿、母兰(甘菊)、欧蓍草

颖花目
(Glumiflorae)

禾本科
(Gramineae)

亚香茅、柠檬香茅、马丁香、、岩兰草

百合亚纲
(Scitamimae)

姜科
(Zingiberaceae)

姜、小豆蔻

兰目
(Gynandrae)

兰科
(Orchidaceae)

香草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0:41:39 [只看该作者]

精油与化学合成物的差异.... 1、化学合成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因此在以化学合成物作治疗时,必需明确了解病因以及个体的差异,以使能准确使用剂量。如使用过量,化学合成物将毒害我们的身体,如果剂量不足又无法产生实质的效应而徒留毒害。

2、三个甚至更多的化学分子随机组合而成的合成物,其所产生的效应有太多的可能性,已非人类所能解读及预测。

精油可说是植物的荷尔蒙,它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构成物质及生命能量。精油的分子极细,渗透力高,因此能极为有效的进出身体,而不会留下任何毒素。根据研究显示,精油不会像化学药物一样,残留在体内,它是藉由便尿、出汗、呼气而被排出,对正常健康的人而言,排出的时间需要三到六小时,即使对不健康的人而言,也仅需十四个小时。

广义的来说,植物本身就是化学物质的制造工厂。精油进入人体内时,我们等于服食了植物的精华。因此我们可肯定的是,使用精油可以使人体组织更强壮更具有活力。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0:56:06 [只看该作者]


一、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其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分别是31.02度和7.39MPa,当超过其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时,CO2即转化成流体状态,它具有象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象气体一样的扩散性,对大量的天然物质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溶解性,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对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利用CO2处于临界压力和温度以上的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而进行物质提取的化工分离技术称之谓超临界CO2萃取(简称SFE-CO2)。

二、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组成特点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世界上一种新兴的物质提取技术,它在对天然植物香料的提取方面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1、与水汽蒸馏相比,超临界CO2萃取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含氧化合物含量和较低的单萜烃含量。而天然香料香气的关键组分多是含氧化合物,单萜烯烃一般对香气的贡献较小,并易氧化变质,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2、与有机溶剂提取相比,不含任何溶剂残留物。有机溶剂萃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溶剂残留,这与各国目前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极难相容。

3、产品有较多的头香成分,SFE-CO2自始至终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而产物中含有较多的头香成分。

4、产品底香较好,SFE-CO2能萃取出部分油脂,故产物中含有较多的底香成分,这有利于香气的持久。虽然有机溶剂也能萃取出底香成分,但选择性差,产物油树脂中往往含有大量杂质,如蜡,蛋白质、色素等,影响其在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5、能有效防止天然香料中热敏性或化学不稳定性组分被破坏。水汽蒸法因在高温下进行,故有些娇嫩成分不可避免地发生水解或其他反应,从而损害了产品质量。有机溶剂萃取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在姜油的萃取中,溶剂萃取物的姜醇/姜酚远比超临界CO2萃取物低,这主要因为姜醇受热转化为姜酚之故。

6、对于辛香料,水汽蒸馏只能得到其精油部分,而其风味成分只能用超临界流体或有机溶剂萃取出来。如生姜中的姜辣素、胡椒中的胡椒碱等。


三、中草药超临界CO2萃取主要优点

超临界CO2提取的本质特征是用无毒、不残留的CO2代替水或有机溶剂作提取介质并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萃取;其物理化学基础源于超临界CO2的溶剂性质,在很宽广的范围内可以调控,只要简单地改变温度或压力就可使溶质在CO2中的溶解度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为高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及高质量产品的获取提供了可能;其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可将萃取、分离(精制)和去除溶剂等多个单元过程合为一体,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从已取得的研究结果看,超临界CO2提取或结合其他一些物理分离手段,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CO2无色、无味、无毒,且通常条件下为气体,无溶剂残留问题。用它作萃取剂使绝对安全健康的纯天然原料的获取成为易事。

2、萃取温度接近室温,整个提取分离过程在暗场中进行,对那些与湿、热、光敏感的物质和芳香性物质的提取特别适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提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分解、沉淀等反应,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各组分的原有特性,为明确真正的药效成分提供了方便,为进一步阐明药理提供了基础。

3、流程简单、步骤少、耗时短,省去了某些分离精制步骤,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4、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和渗透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且是在连续流动态条件下进行,萃出产物不断被移走,提取完全,能充分利用宝贵的中药资源。

5、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实现选择性提取分离。特别是与其它物理分离手段联用时(如超临界精馏、吸附等)能实现高选择性提取。

6、C02只对溶质起作用,不改变溶质之外的任何成分或原料基体,因此不会产生任何新的“三废”物质,对环境保护极为有利。

7、CO2价廉易得,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低,操作上易于实现,并可循环使用,使产品的全成本大为降低。

8、用纯CO2提取后的料渣,有时还能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如提取薏米油后的薏米粉,提取麦胚芽后的麦胚,提取生姜油后的生姜粉等等都可用作良好的功能食品或饲料。

根据超临界CO2萃取的上述优点,目前将其用于中草药提取方面主要有:提取分离、提取分离浓缩、脱除有机溶剂和除去杂质等。提取的主要形式有:纯CO2提取(包括液体和超临界CO2提取),SC-CO2并用提携剂的提取以及反向提取等。这些方法可进一步与精馏、吸附等其它的物理分离手段结合,合为一体,可以得到高选择性高纯度的产物。提取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与前述一般的超临界CO2提取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根据药物的严格要求,萃出产物的收集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1:03:21 [只看该作者]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
资料来源:科技资料
植物中众多的化学成分有许多已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其中不少已用于临床。这些成分中有的已可用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合成。但尚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何种物质、经过什么新陈代谢途径形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植物学、生物学、植物化学、生化学的研究工作者从可能的新陈代谢过程,生物化学反应等多方面地进行推测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过程,这就是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Biogenesis Biogenetic Origin)。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类成分在体内生物合成的途径,各种酶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并测定它们的结构。生源的研究有多种设想与途径,因而也形成了多种学说,如异戊二烯法则、醋酸学说等已普遍应用于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途径。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生源研究的进展也更为迅速。 生源研究的意义基本上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 了解了各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某种成分最初由何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前体 Precursors)形成和各种中间产物后,就可以人为地于植物中注入前体或中间产物来增加所需成分的积累和产量。达到人工控制、定向培育的目的。例如于枸椽酸的新陈代谢途径中加入乌头酶(Aconilase)就可以增加枸椽酸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因枸椽酸的生成过程中必须有此种酶的存在。这是研究植物生源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前体并非一成不变,例如熊果甙在不同科时它们的生源就有可能不同。 2.从生源关系密切的成分中来扩大生物活性物质的资源。如三萜类与许多甾体衍生物类在生源上具密切关系,甾体衍生物类常具多种生物活性,三萜类成分在植物界分布广泛,故有可能从三萜类成分来寻找具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 3.从生源学说来确定某类成分的结构类别。如四环三萜类成分原分类不属于三萜,以后通过生源关系的探讨,才明确地将它们划在三萜范围内。 4.了解某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原始状态与代谢途径后,就可以为进行植物成分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规律,这将能更好地对生产与实践(如生药的采收时间与部位,有效成分的合成等)起指导作用。 植物体内各种成分的生源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本身必须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一类是植物次生物质,如生物碱、甙类、萜类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有关这些代谢途径的学说很多,其中不少还是设想,例如认为醋酸酯一丙二酸酯(Acetate-Melonate)途径合成脂肪酸、酚性化合物、蒽醌等成分,3,5-羟基一3-甲基戊酸酯(Mevalonate)途径合成萜类、甾类等成分,莽草酸(shikimicacid)途径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等成分。   1.植物体内各类成分的生源关系:   2.各类植物次生物的生源学说,列举数例说明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   (1)有机酸类: 有14C可以说明许多较复杂的有机酸类由 CH3COOH形成,如上所述6-甲基不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2)生物碱: 生物碱的生源学说曾有多种路线的设想,但目前己主要集中一种学说,即生物碱是由醋酸、单萜和多种简单氨基酸如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蛋氨酸(Meih1onine),鸟氨酸(Ornithine)等作为前体而形成的。这些理论因为标记化合物的发展已可用实验证实。方法是给予植株以一定的具标记元素的化合物为前体,(常用的为具14C的化合物),待植株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后,分离生物碱,从前体与生成物标记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应用了这种技术,许多生物碱如烟碱(Nicoitine)、)吗啡(Morphine)、莨菪碱(Hyoscyamine)、秋水仙碱(Col一chicine)、罂粟碱(Papaverine)、芦竹碱(Gramine)等已证明是由氨基酸形成。有些简单的生物碱已可按生源学说途径在实验室里用氨基酸进行人工合成。目前关于生物碱的生源研究有一较大的突破,即认为除了上述各种前体外,还有许多特殊的中间物质参与了生物合成过程。   例:自鸟氨酸等形成的生物碱   (3)香豆精类:   (4)蒽醌类: 许多蒽醌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前体至今未完全确定。有的学者认为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广泛分布于地衣和真菌)为一前体。由其形成蒽醌类成分的生源学说路线。   (5)萜类: 一般认为由CH3COOH与辅酶A(CoenzymeA,简作:CO.A)缩合成酯,再经过脱水、氧化-还原、环化、分子重排等反应形成C5——C10——C15——C20——C30——C40……的各种萜类。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植物化学万分的生源学说,由于大家对此项工作的意义日益重视,有关生源研究的科研工作日益增多,原来的一些设想也得到了实验证实。但由于植物成分的本身种类和结构变化多样,加上在这些成分生物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植物成分的生源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0 1:06:42编辑过]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ediy精油入门课程第 n 讲(整理)----神奇的植物化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1:07:29 [只看该作者]

植物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深入探索精油的奥妙~~~~
中药网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实际上是指植物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与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的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
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类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于夹竹桃科中的鸡蛋花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的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含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含羟基蒽醌衍生物等等。
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碱化学结构很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的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的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的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这种类型成分与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的寻找等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的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 (L.)Benth 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了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的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科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集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 Kuang, ined)及马尿泡(P. 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等激素药物的原料——甾体皂甙,不仅在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明了,有些成分的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 
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
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三萜化合物、氰醇甙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类似的化学成分,有的成分甚至仅仅为它们所共有。联系到百合目与毛莨科的一些原始类群在形态和组织解剖上的某些相似性,从而认为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即单子叶植物通过百合目起源于原始的毛莨科植物。这一研究结果在了解客观存在的植物系统发育的真实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又如根据国内外在药用植物研究工作方面的大量实践、目前从中国药用植物中大致归纳出一些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精等)及药理作用的植物类群。由此可见,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值得药用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化学工作者重视与运用。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13:32:27 [只看该作者]

中药化学成分概述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中药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产物   植物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化学变化,总称为代谢(<I>meta</I>bolism)。   植物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综合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这种在合成物质的同时又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同化作用(assimilaiton)或合成(anabolism)。另一方面,植物又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这种在分解物质的同时又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或分解(catabolism)。   有些植物,能直接利用无机碳化合物来合成有机物,这些植物称为自养植物(autophyte),如大多数高等植物和少数具有色素的微生物。另有些植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经代谢转化为自身的生命物质,这些植物称为异养植物(heterophyte),如某些微生物和少数缺乏色素的寄生高等植物。从进化观点来看,异养植物是最先出现的一些比较原始的生物类型,光合细菌是异养植物发展到自养植物的桥梁。自养植物在植物界最普通且很重要。   自养植物的同化作用又分两种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进行合成,即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此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6CO2+ 6H2O = C6H12O6 + 6O2   不具备光合色素的自养型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chemosynthesis)来合成,即只能利用无机物氧化分解放出的化学能量,作为还原二氧化碳的能量来源,它只能在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   有合成必然有降解,两者构成了植物代谢的过程。各种化合物的合成和降解,分别称为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在每个合成或降解反应中都由酶进行调节。合成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代谢和降解代谢,在每个合成或降解反应中都由酶进行调节。合成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初生代谢(primary <I>meta</I>bolism),所生成的物质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类、RNA、DNA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I>meta</I>bolites)。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如:甙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化合物等,它们称为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I>meta</I>bolites),这个代谢过程称次生代谢(secondary <I>meta</I>bolism)。   二、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   生药虽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但95%以上来自植物,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大多为维持本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合物,这些成分含量较高,而生理活性一般较小,临床应用不多。而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特殊成分,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较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通常把生药的化学成分分为三类:   1.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   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这类成分仅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包括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类等等,如:利血平(reserpine)是萝芙木降压的有效成分,苦杏仁甙(amygdalin)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醇(emnthol)和薄荷酮(menthone)是薄荷辛凉解表的有效成分。   2. 辅成分(adjuvant substances)   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些辅成分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洋地黄皂甙能促进洋地黄强心甙的吸收,从而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有些辅成分能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质,可保护槟榔碱(arecoline)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到肠中才被游离出来,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3.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   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它们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的生药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成分是否是有效成分、辅成分或无效成分。如:鞣质在地榆与五倍子中为有效成分,在大黄中为辅成分,而在肉桂中为无效成分。同时应从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药中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被认识,用于药理研究,进而被开发用于临床。原来认为是"无效"成分,现在不少已发现了它们的医疗价值,而成为有效成分了。如:天花粉蛋白质有引产、抗癌作用,蘑菇多糖(lentian)对实验动物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绿素能促使肉芽生长,菠萝蛋白酶有驱虫、抗炎、抗水肿的作用。   生药的化学成分不仅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生药的鉴定、质量评价、新制剂的开发研究、新资源的发掘利用均有密切联系。随着化学成分的生源(biogenesis)和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研究的深入,对植物新陈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内涵也将不断充实和发展。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13:36:01 [只看该作者]

大蒜精油化学成分

鲜蒜含水分54-77%,其他化学成分大体可分成营养成分和医疗活性成分两类. 1.营养成分
包括糖类化合物、质类化合物、氨基酸、粗纤维、无机盐(铁、钙、磷)、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抗环血酸)等。 2.医疗活性成分包括含硫有机化合物、活性酶、和微量元素硒等三类 2.1,含硫有机化合物
蒜氨酸:针状结晶C6H11NO3S,F.W.:177.22,m..p.163~165℃[α]D+600[12],在大蒜酶(Allinase)和水的作用下,80~90%转化为大蒜素(Allicin),同时产生丙酮酸和氨。 大蒜素:又称大蒜辣素或蒜素(2-丙烯基硫代亚磺酸酯),无色油状液体,比重:1.112,溶于乙醇、乙醚,难溶于水。水溶液pH:6.5,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室放置两天即成不流动的粘稠物,遇咸或遇热易分解。 大蒜烯:又名阿霍烯(二烯丙基硫代磺酸酯),有顺、反两种结构。实验证明该成分有强大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大蒜新素:又名三硫二丙烯,先由大蒜精油中发现,现已人工合成 。 2.2,酶
蒜酶:分子量约13万,存在于细胞壁中。波长430mm处有最大吸收。等电点pH:4.9,最佳催化温度37℃、PH:5~8,几分钟即可将蒜氨酸转化为大蒜素。
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酶、水酶、多元酚氧化酶、已糖激酶、聚果糖酶、磷酸脂酶、果胶脂酶、苹果脱氢酶、和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 2.3含硒有机化合物
大蒜是富集硒的植物,含硒量和大蒜的抗癌作用有关。Cai等检测到多种含硒有机化合物,如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等。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CEDEW
  1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把健康交给自己
等级:已臻化境 帖子:2754 积分:4449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3-9-22 23:39: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4-10 13:39:39 [只看该作者]

广霍香油国际标准
来源:《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

1 应用范围和目的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广藿香油的某些特征,以便对其质量进行评定。 2 参考资料
ISO/TR210,精油-包装方法。
ISO/TR211,精油-容器的标签和标记。
ISO212,精油-取样方法。
ISO279,精油-在20°C,相对密度的测定。
ISO280,精油-折光指数的测定。
ISO592,精油-旋光度的测定。
ISO709,精油-酯值的测定。
ISO875,精油-在乙醇中溶混度的评估。
ISO1242,精油-酸值的测定。
3定义
广藿香油: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巴西、非洲和苏联的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antham的干燥而未经发酵过的叶片中所取得的精油。
4规格要求 外观: 流体,有些粘稠
色译: 红棕色到绿棕色
香气: 特征性的、叶子般的、微带樟脑样的香气
相对密度,20/20°C
最低:0.955
最高:0.983
折光指数,20°C
最低:1.5050
最高:1.5120
旋光度: 20°C
幅度范围:-66°~ -40°(例外的可能到-32°)
在90%(V/V)乙醇中的溶混度:20°C
1体积精油在10体积90%(V/V)乙醇中,应呈澄清溶液
酸值  最高:4.0
酯值  最高:10
取样方法见ISO212, 最后试样的最少容积:20毫升
试验方法
相对密度,20/20°C 见ISO279
析光指数,20°C 见ISO280
旋光度,20°C 见ISO592
在90%(V/V)乙醇中的溶混度:20°C 见ISO872
酸值: 见ISO1242
酯值: 见ISO709
包装、标签和标记 见ISO/R210和ISO/R211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回到顶部
总数 15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