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http://www.ediy.cn/index.asp
植株可达90公分高。有白薄荷(White mint)及黑薄荷(Black mint)二种,前者有直立的绿色茎梗,开白花;后者为红绿色茎梗,开红棕色的花。胡椒薄荷茎的分支较少。叶片暗绿色,若植株遭受缺水逆境时叶片成淡紫色。叶为卵形至披针形,有锯齿,有叶柄为其主要特性。小花由中央向外开展成一簇,每一簇中间仍有叶片。其芳香味主要为薄荷脑(Menthol)。胡椒薄荷可驱除蚜虫、甘蓝害虫及小甲虫。
二、绿薄荷(Spearmint, M. spicata L.) 为最普遍且多用途的庭园薄荷之一,别名荷兰薄荷,原生于欧洲及地中海地区,植株类似胡椒薄荷,但株高较矮点约75公分高,茎也较短,惟更直立且分支多。叶片亮绿色,叶较狭长,有纤细锯齿状。叶片直接附着在茎上,即没有叶柄,有的话,也很短(和胡椒薄荷最大的不同点)。开淡紫色花,有类似熏衣草之花穗,约10-20公分长。由中央向外拓展成一簇,惟每一簇中间没有叶片。 新鲜叶片并不具显著薄荷味,其芳香味主要为香芹酮(Carvone)。味道较胡椒薄荷温和,因此舒解消化系统之疼痛,消除胀气及心神促激的效果更多。在所有薄荷品种中做为调味最佳,主要利用于肉类、马铃薯及豌豆。
三、野薄荷(Field mint, Japanese mint, M. arvensis L.) 又称为日本薄荷,原产日本,目前栽植于亚热带气侯区,经济栽培地区有中国、日本、台湾、巴西、印度及巴拉圭,有非常清凉的香味,开淡红紫色花,适合做成干燥花束。
四、芳香薄荷(Apple mint, M. suaveolens J. F. Ehrb.) 植株可发育到90公分高,叶淡绿色,圆形有绒毛,开白色或淡紫色花。生育旺盛,较其它的薄荷品种可以栽培于干燥的土壤中,惟在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更佳。 五、杂色芳香薄荷(Pineapple mint, Variegated applemint, M. suaveolens ‘Variegata’) 为芳香薄荷之变种,植株30-90公分高,叶片有乳黄或白色斑纹,开白色花,在夏天必须注意水分供给避免叶片褐化,非常适合观赏花坛步道的装饰及做为盆植栽培。 六、姜薄荷(Gingermint, Scotch mint ,M.× gracilis) 由野薄荷(M. arvensis L.)及绿薄荷(M. spicata L.)杂交而来。植株30-100公分高,和绿薄荷比较,叶片较宽。叶片绿色夹杂金黄色的斑纹,光滑、卵形,具姜的芳香味,开淡紫色花。
七、英国薄荷(Pennyroyal mint, M. pulegium L. ) 属于蔓性的品种,为一老式的香药草,做为地被植物及绿篱均佳。株高约10公分,也有直立的品种,植株40公分高。两种叶片均小,椭圆形到卵形,叶缘锯齿。从叶腋着生淡紫色花。具有高浓度的蒲勒酮(Pulegone)成分,带有令人愉悦的防腐剂味道。惟剂量过高则有毒性,也不宜内服,具有驱除跳蚤及昆虫的效果。
八、古龙薄荷(EAU-DE-Colonge mint, Orange mint, Bergamot mint, M.× piperita ’citrata’) 植株30-90公分高,叶大,卵形,锯齿状,具佛手柑的味道,为熏衣草精油制造香水之主成分之一。
九、科西嘉薄荷(Corsican mint, M.requienii Benth) 为小型蔓性的品种,植株2.5-10公分高,叶片很小,光滑圆形,开极小的淡紫色花。在冷凉潮湿的地方非常适合做地被植物。主要利用于甜味芳香的烈酒中。
栽培管理
薄荷性喜潮湿,排水良好,在日照充足或部份遮荫下与pH5.5-6.5之土壤,均可生长。温度超过30℃则生长缓慢。可采用种子、扦插、分枝及根茎繁殖。直播栽培每10公亩之种子用量为10-20公克。播种至发芽天数为20天。由于采用种子播种,幼苗生长缓慢且易产生变异;此外成苗发育采收后萃取的精油品质较差,因此经济栽培,大多采用顶芽或根茎扦插于水中或土壤,以塑料袋覆盖则发根迅速且容易。 在喷雾扦插床,发根初期,维持温度22-25℃,湿度90-100﹪,在扦插后的第2-3天内须要略为遮荫避免阳光直射。扦插7-10天后根系发育渐佳,新叶也会逐渐长出。在移出喷雾扦插床后,湿度可降低至70-75﹪,此时可开始喷施35-50ppm液肥,以后逐渐增加至50-75ppm。
当幼苗换盆或移植室外时,浓度可增加到100-150ppm。采用根茎繁殖,为取10-15公分长之插穗,种植前保持潮湿,每10公亩需60公斤根茎。植株栽培密度,行距40-90公分,株距15-45公分。田间每2-3年需更新种植,避免病害发生。2-3年生之绿薄荷植株每10公亩可采收鲜重1,000-2,500公斤;干重100-300公斤,精油产量为3.5-12.5公斤。
主要病害有薄荷锈病及白星博前者在连续阴雨或过分干燥及缺肥情况下易发生。为了预防锈病发生,可在扦插繁殖时,利用45℃热水将扦穗浸渍10分钟。也可考虑采用较抗锈病之品种(洋薄荷较易感染)。害虫有夜间危害幼苗之夜蛾科夜盗虫、条背土蝗、甜菜夜蛾、根象鼻虫、红蜘蛛、蓟马、粉虱等。利用黄色或蓝色粘板观察虫害发生密度外,亦可做为喷药之参考。可施用苦楝精防治。 利用方式 在有机栽培中做为忌避作物。薄荷叶片之浸出液可做为提神之花草茶,也可混合其它香料制成香草包。做为甜点、蜜饯之点缀,增添其香味。叶片具保健消化、解除腹胀之效果(李译,1998)。
在越南,把薄荷夹进虾卷中做为炸春卷及肉丸的馅料。在泰国则将薄荷拌在碎肉沙拉或烧烤海鲜中调味。印度把薄荷碎末加入优格,增添清凉味。欧洲则利用浸渍液做成调味料,淋在水果、沙拉、调制果酱或糖酱。
喝薄荷茶对于粉刺、斑点及恶心有其疗效(罗译,1999)。又,胡椒薄荷及绿薄荷茶均可以消除胀气,且胡椒薄荷茶尚可缓和胃痉挛及恶心感(赖译,1999)。薄荷混合茶叶冲泡可改善食欲不振(左译,2000);新鲜叶片汁液涂抹可治太阳穴疼痛(左译,2000)。 从薄荷萃取的薄荷精油,广泛地使用于口香糖、巧克力、牙膏、雪茄烟、化妆品及药品。在德国,小儿科医生以67﹪洋薄荷叶片混合33﹪之春黄菊花,所冲泡之香草茶处理幼儿胃部不舒服之症状(Schilcher,1997)。也有报导:洋薄荷与千叶蓍(Yarrow)或贯叶泽兰(Boneset)等量所熬煮的汁液,在一天半内对于伤风及流行感冒有其效用。Joanna Lorenz,(1997)报导:施用薄荷可能会导致皮肤起疹子及其它的过敏性刺激,此外也不要长期饮用大量薄荷茶。 芳香疗法 薄荷富含不同成分之挥发油,新鲜薄荷含精油0.8-1.0﹪;干燥薄荷精油含量为1.3-2.0﹪。精油冷却后所得的结晶称为薄荷脑(Menthol),占精油总量的77-87﹪,是精油主要成分,有防腐、去消化及止痛的效果。
精油其它成分尚有薄荷酮(Menthone)占8-12﹪,柠檬烯,薄荷稀和水芹烯。日本薄荷(野薄荷)之精油含30-45﹪薄荷脑,17-35﹪薄荷酮,5-13﹪iso-薄荷酮,2-7﹪醋酸甲脂,1.5-7﹪薴烯,桉树脑及蒲勒酮小于1.5﹪,香芹酮小于2﹪,Menthofuran小于1﹪(Burneton,1995;Leung & Foster,1996)。
一般做为精油萃取的为绿薄荷,精油含量约0.7﹪,最好的薄荷精油产自英国。洋薄荷约含0.4﹪的精油,精油颜色为淡黄色或澄清色,经由TLC分析得知:精油含14.0-32.0﹪薄荷酮,30-55.0﹪薄荷脑,1-5﹪薴烯,3.5-14﹪桉树脑,1-9﹪menthofuran,1.5-10﹪iso-薄荷酮,2.8-10﹪醋酸甲脂,4﹪蒲勒酮及1.0﹪香芹酮(ph.Eur.3,1997)。
G.Mrazza氏报导(1996):胡椒薄荷植株含0.4-0.7﹪精油,每10公亩可生产6-7公斤精油。精油成分有45-55﹪薄荷脑及25-30﹪薄荷酮,蒎烯,及●品烯;至于绿薄荷则含0.5-1﹪精油,以香芹酮最多约占50-70﹪,其它成分有薴烯及水芹烯。
在薄荷属中,绿薄荷与洋薄荷是较普遍为人知悉,主产区在欧洲(法国、意大利及荷兰)、美国、中东及亚洲。种植在纬度40°的植株所萃取的精油较佳。在美国、绿薄荷及洋薄荷之产区集中在纬度42-43°之中西部各洲。有少数品质佳的薄荷精油产自纬度40-44°的澳洲Tasmania地区。
美国是绿薄荷及洋薄荷叶片的最大生产国,惟美国每年也进口100公吨的干燥薄荷。欧洲也是主要消费地区,法国每年估计需450公吨的洋薄荷。在1984年全球洋薄荷精油产量为2200公吨,有2000公吨,产自美国,其它地区有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全球绿薄荷精油产量不会超过1400公吨,美国生产1000公吨(包括姜薄荷)。其它生产地区有中国(300公吨),意大利、巴西、日本、法国及南非等。
薄荷精油之作用如下: 1.对于胃、肝及小肠等消化系统非常有益,具抗痉挛的效能;轻微麻痹胃肌对于肠缓痛、腹泻、消化不良、呕吐和反胃有疗效。 2.促进排汗、可减轻伤风感冒、在感冒症状初显现时配合熏衣草及马郁兰精油之施用,可暖身提神。 3.具退烧的作用。 4.对于瘀伤及肿胀有疗效。 5.五滴薄荷精油混合10毫升烈酒及300毫升的水,做为漱口水对于牙龈肿胀或口腔溃疡有疗效。 6.具温和的抗菌力,可控制皮肤表面细菌的生长,清洁和清除阻塞的皮肤。 7.可刺激脑部思考,清除杂念及加强记忆力。 8.具刺激性,可治疗休克。 9.对晕车及晕船有疗效。 10.单独使用或与熏衣草精油混合使用,可减轻疼痛或偏头痛。 11.可驱赶老鼠、跳蚤、蚂蚁或蟑螂等昆虫。 12.有助于伤势复原。
注意事项 薄荷精油使用前要稀释,最好不要于晚上及长期使用薄荷精油,以免影响正常睡眠
2) 育苗移栽春播宜早不宜迟。撒播,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并用稻草盖畦保湿。出苗后揭去覆盖物,苗期加强管理。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5厘米间苗。5-6月苗高15厘米左右时移栽大田,株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