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http://www.ediy.cn/index.asp

中国整体芳香疗法协会,中国芳香疗法论坛,中国专业的芳香疗法论坛、现有上千同兴趣的朋友在讨论适合中国的芳香疗法,也是国内知名的芳香疗法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 芳香中国 - 小茴香 - 第七期

1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1:04:20

引言:
[清朝末年,俄罗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览杭州西湖,正当他尽情欣赏秀丽风光之时,突然疝气发作,痛得他捧腹大叫。这时,随行的俄罗斯医生束手无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中药小茴香一两,研成粗末,让米哈伊洛夫用二两浙江绍兴黄酒送服,大约过了20分钟,他的疝痛奇迹般地减轻,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时也被传为佳话。


在中国有两种茴香,一种是大茴香,一种是小茴香,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种,一定要学会如何区别,大茴香属木兰科,、小茴香属伞形科。我们经常使用并说起的小茴香就是伞形科的小茴香,小茴香在一些城市又名香丝菜,或者称谷茴香,小茴香的嫩叶可食,果实可以作香料用,亦可以供药用...

学习芳香的朋友还有一个误区,一直误认为孜然为茴香,虽然孜然的外观同小茴香很相似,但是他们却是相当不同的两种植物,孜然的英文名称为“Cumin”,小茴香的英文名称为“Fennel”,如果大家在阅读芳香类的书籍无法用中文的描述去区分的时候可以察看一下原版的英文书籍,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的...



2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1:08:3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小茴香植物的样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小茴香种子的样子,也是小茴香精油的萃取来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下资料来源:药学保健科技

中文名称:小茴香
英文名称:Fennel
拉丁名称:Fructus Foeniculi
别名:谷茴香、谷茴。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实。

[历史]
本品原名怀香,始载于《唐本草》列入草部。李时珍将其移入《本草纲目》菜部,并说:"俚俗多怀之矜衽咀嚼,恐怀香之名或以此也。"又说:"茴香、宿根,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在唐本草中说:"调食味用之"。所述均指本品。

[原植物]
茴香 别名:小香、香丝菜、小茴、谷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伞形科Umbelliferae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茎直立,高0.5~2m,有浅纵沟纹,上部分枝开展。叶有柄,卵圆形至广三角形,长达30cm,宽达40c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深绿色,末回裂片线形至丝状,长4~40mm,宽约1mm,茎下部的叶柄长7~14mm,基部鞘状,上部的叶柄一部或全部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顶生的伞形花序大,直径可达15cm;花序梗长4~25cm,伞辐8~30,无总苞及小总苞;花黄色,有梗;萼齿不显,花瓣5,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双悬果卵状长圆形,光滑,侧扁,长3.5~6mm,宽1.5~2.5mm;分果有5条隆起的纵棱,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2。花期6~7月,果期10月。 我国各地田园常见栽培。原产欧洲。

[采制]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鉴别
双悬果呈细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有黄褐色的花柱残基,基部有时带有小的果柄,长0.4~1cm;分果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合生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而辛。以粒大饱满、色绿、气味浓、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边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中果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共分布有6个油管,果棱间各1个,合生面2个,油管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切向150~220mm左右,内含红棕色油脂,维管束位于果棱部位,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维管束四周围有大形网纹细胞;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扁平细胞,长短不一;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含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间有种脊维管束。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和少数脂肪油,糊粉粒中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胚小形,位于胚乳的中央。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呈紫色。(检查香豆素)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0.4%2,4-二硝基苯肼ZM盐酸溶液2~3滴,溶液显桔红色。(检查茴香脑)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60目)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ml,点样。吸附剂:硅胶G-1%CMC。展开剂: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展距17.5cm。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试剂。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温。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胃寒胀痛、少腹冷痛、痛经、疝痛、食少呕吐。用量3~9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能排除肠内气体;并有祛痰作用,对于豚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茴香醛可增强小量双氢链霉素的效力。

[化学成份]
果实含挥发油,成熟果实6.2%,未成熟果实8.6%,油中含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61.6~78.3%,小茴香酮(Fenchone),α-蒎烯,柠檬烯(Limonene)。此外,还含有莰烯,β-蒎烯,β-香叶烯 (β-Myrcene), α-水芹烯 (α-Phellandrene),P-伞花醇(P-Cymol),草蒿脑(Estragole),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茴香脑等。

此外,含脂肪油12~18%,油中含岩芹酸(Petroselinic acid),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Behenic acid)。并含槲皮素,植物甾醇酰基β-果糖呋喃甙 (Phytosteryl b-Fructofuranoside),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谷甾醇,豆甾醇,Δ7-豆甾烯醇(Δ7-Stigmastenol)菜油甾醇,胆甾醇,Δ7-菜油甾烯醇(Δ7-Campestenol),Δ5- 燕麦甾醇(Δ5-Avenasterol),菜油甾二烯醇(Campestadienol)及豆甾二烯醇(Stigmastadienol)。





3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1:22:15


为了和孜然有个很好的对比,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孜然,“孜然”是维吾尔语,指的是“安息茴香”,安息在古时是中亚,现属伊朗一带,所以孜然在一些世界其他地区叫安息茴香,而在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地区称之为“孜然”,目前孜然在我国只产于新疆。它主要用于调味、提取香料等,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风味极为独特,富有油性,气味芳香而浓烈。孜然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看一下,它的外观是不是和小茴香很象,大多数的人很容易混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但是如果你闻一下,或者拿一些种子放在嘴里品尝一下,是很容易区分的,大家以后去超级市场也要在调料的货架上仔细找找这两种植物,并细心的区分一下,让自己的对这两种植物有个深刻的印象;

在新疆大多数的人都使用孜然来加工牛羊肉,因为孜然可以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孜然具有醒脑通脉、降火平肝等功效,能祛寒除湿,理气开胃,祛风止痛。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均有疗效。用孜然调味菜肴还能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在中国的中医中药书籍中有如下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孜然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暖脾、开胃下气、消食化积、醒脑通脉、祛寒除湿等功效。在明代的医书《普济方》中,就有用孜然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病症的记载。因此,有胃寒症状的人,比如胃脘部位喜暖喜按,常有冷痛绵绵、反胃、口吐清水等表现,平时可以在炒菜或烤肉时放点孜然,以祛除胃中的寒气。将孜然炒熟后研磨成粉,用醋调服,还能缓解心绞痛和失眠。

从这些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芳香书籍中所说明的小茴香到底是“Cumin”还是“Fennel”了;


4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1:43:36


了解中药--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还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功用: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中药性味:辛、温。
归经: 归肝、肾、膀胱、胃经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药名及炮制:晒干用或盐水炙用
药材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制剂:浸膏粉,颗粒剂

功能主治: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古籍论述
《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
《新修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
《日华子》:“治干、湿脚气并肾劳[疒秃页]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
《开宝本草》:“主膀胱间冷气及肓肠气,调中止痛,呕吐。”
《本草衍义》:“疗膀胱肿痛,调和胃气并小肠气。”
李东垣:“补命门不足。”(引自《纲目》)
《伤寒蕴要》:“暖丹田。”
《明医指掌》:“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暖胃。”
《玉楸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
《得配本草》:“运脾开胃,理气消食,治霍乱呕逆,腹冷气胀,闪挫腰痛。”
《药性切用》:“醒脾。”
《药性考》:“开胃下食,补火温肠,[疒秃页]疝脚气,逐冷扶阳,霍乱腹痛。”
《本草省常》:“暖腰膝,壮筋骨。”
《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
《日华子》:“得酒良。”
《本草经疏》:“得炒砂仁、食盐,则主中恶,腹痛,霍乱,吐逆。”
《得宜本草》:“得生姜、盐,治睾丸肿大。”
《本草从新》:“得盐则入肾。”

古代临床应用
用于寒疝,睾丸肿痛。如《瑞竹堂方》川楝茴香散。
用于胃寒呕吐食少,脘腹冷痛。如《卫生家宝》鸡舌香汤。
用于温肾暖腰,常与杜仲、续断、狗脊等同用,治疗肾虚腰痛。如《医统》青盐丸。

特别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化学成分
小茴香果实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其次为柠檬烯、小茴香酮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茴香对家兔在体肠蠕动有促进作用。
(2)抗溃疡作用。
(3)利胆作用。

2、对气管的作用:小茴香挥发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3、对肝的作用:对部分肝摘除大鼠,给小茴香挥发10日,肝组织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对照组增加。

4、性激素样作用。


5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2:01:45


小茴香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女性痛经
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苔白,疼痛处得热则舒,疼痛严重者呕吐,脉虚无力。

方药: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淡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党参各15克,炙甘草8克。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随症加减:
①如经血见有成块且黯红者,加丹参15克,莪术8克;
②月经偏多者,加炒田七粉3克(分2次用中药水送服);
③气短乏力,可另用人参6~10克炖服。

注意事项:
忌食寒凉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


溃疡病属虚寒者
这类慢性溃疡病患者多面色泛白少光泽,食欲较差,或天冷时发作,或偶有泛酸,或经胃镜检查有浅表性溃疡者,脉多虚,舌质淡红,苔白略厚。

方药: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胃脘部、脘腹部胀痛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脘腹部胀痛,嗳气或放屁后略为减轻,舌质淡红,苔白或厚者。
方药: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
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随症加减:
①舌苔黄厚者,加蒲公英15~18克,藿香8克(后下),白蔻仁6~8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
②舌苔白而厚,舌质淡,且频泛清涎者,加桂枝4~6克,干姜3克。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以及酒、糯米、红薯、芋头、黄豆等易产气食物。


茴桂酒 —— 经行后期
配方: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250克。
制法:将上药用酒浸泡3-6天,即可饮用。
主治:经期延后,色暗红,量少,少腹冷痛,得热稍减,恶寒,面色青白、苔薄白,脉沉迟而紧。
用法:每次饮15-20克,每日2次。




6楼
raybit 发表于:2006-10-31 12:28:16


以下资料来源于 中医中药现代研究报告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常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1] 。现将有关小茴香的来源、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及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以利于小茴香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1 来源及真伪鉴别
小茴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多为栽培。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喜潮湿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潮湿、含腐殖质较多的砂质土壤为佳。主产于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亦产。常见药品有西小茴、川谷香等,以山西产量最大,内蒙古河套附近产品质优,籽粒肥满、色黄绿、气香浓。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击果实,除去杂质。小茴香的混淆品主要有莳萝子、葛缕子、田葛缕子、孜然等。

在内蒙、吉林、甘肃等省区就有将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ieolens L)的果实(莳萝子)误作小茴香用;还有山西生产的“小茴香”称山小茴、野小茴,称野茴香籽,经鉴定为同科植物葛缕子(Carumcarvi L)的果实(葛缕子)。本品在西藏、新疆称藏茴香;此外山西也将同属植物田葛缕子(Carumburiaticum Turcz)的果实(田葛缕子)误作山小茴。刘维泽等对小茴香、莳萝子、葛缕子做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只有正品小茴香中存在茴香脑

孜然为伞形科植物孜然的果实,也是小茴香混伪品的一种,姚仲青等对小茴香及其伪品孜然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进行了鉴别研究,发现二者外观、性状均有不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孜然中不含茴香脑。张昕原等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小茴香及其伪品孜然进行了鉴别 。多人对小茴香及其混淆品莳萝子进行了鉴别研究,王仁堂等采用蛋白电泳法对二者进行了鉴别,邓君丽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它们不仅在药材性状上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色谱鉴别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小茴香乙醇浸出液的最大吸收在221nm与260nm波处长,而莳萝子则在232nm;小茴香和莳萝子乙醚浸出物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后在紫外光灯下检识其TLC图谱不同,故认为二者不宜混淆使用。

小茴香药材虽然在《药典》上只收载了一个植物来源,但在地方市场上仍有莳萝子、葛缕子、田葛缕子、孜然等多种混伪品存在,除传统的外观及显微鉴别方法外,利用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鉴别法、凝胶电泳法、蛋白电泳法等多种方法均可以对他们加以区别鉴定,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确保药材的质量。


2 化学成分
小茴香中主要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及糖苷、氨基酸等,还含有甾醇、三萜、鞣质、黄酮、强心苷、生物碱、皂苷、香豆素、挥发性碱、蒽醌等多种化合物。

小茴香中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组成中,洋芫荽子酸(Petroselicacid)占60%,油酸占22%,亚油酸14%,棕榈酸4%,尚含大于C18的醇和棕榈酸、花生酸、山酸等形成的酯,齐墩果酸,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胆碱和乙酰胆碱。

小茴香含挥发油约3%~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Anethole)50%~60%,小茴香酮(Fenchone)18%~20%。尚含:α-蒎烯(α-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二戊烯(Dipentene)、茴香醛(Anisealdehyde)、茴香酸(Anisicacid)、爱草脑(Estragole);另含顺式茴香醚(cis-Aneth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东当归酞内酯(Ligustilide)和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据近几年研究显示其中还含有柠檬烯(Limonene)、对甲氧苯基丙酮(p-Methoxyphenylaceton)等成分。

小茴香主要含植物甾醇基-β-呋喃果糖苷(Phytosteryl-β-fructofuranoside)、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

小茴香主要含有谷氨酸(Glutamicacid)、谷氨酰胺(Glutamine)、天门冬氨酸(Aspargicacid)、天门冬酸(Asˉparag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ˉnine)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采用GC-MS方法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成分大致相同。但相对百分含量有较大差别,特别是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含量最高,约占挥发油含量的65%~78%以上。较早的文献认为,茴香醚(Anetˉhole)亦称茴香脑是主要成分,但最近研究结果中均显示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7%、63.4%、49.92%。


3 成分分析
用气质联用法对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小茴香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0种化合物,鉴定了29种化合物,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如下:2,4-对二甲基-1-庚烯0.04,1,3-二甲苯0.06,α-蒎烯0.14,桧烯0.05,β-月桂烯0.13,α-水芹烯0.06,α-萜品烯微量,对聚伞花素0.34,柠檬烯1.19,1,8-桉树脑0.15,γ-萜品烯0.72,酮4.55,葑醇0.05,樟脑0.39,4-萜品醇0.21,爱草脑7.31,葑醇乙酸酯0.26,反式茴香脑49.92,茴香丙酮0.48,邻甲氧爱草脑0.09,甲氧苯基丙酮0.20,吉马烯-B0.07,邻甲氧茴香脑0.05,十五烷0.05,2,6-二叔丁基对苯酚0.13,δ-杜松烯0.04,3-甲氧桂皮醛0.05,对甲氧桂皮酸乙酯0.46。其中α-蒎烯、柠檬烯、1,8-桉树脑、葑酮、十五烷、爱草脑、葑醇乙酸酯、甲氧苯基丙酮、反式茴香脑得到了GC-FTIR的验证。





7楼
海风帆 发表于:2006-11-3 14:26:08
有的偏方里用它治疗胃疼
8楼
wunyer 发表于:2006-11-9 10:07:41

偶也有时有疝气, 原来要吃茴香呀

9楼
cl_123 发表于:2006-11-26 9:06:19
我这段时间胃疼,畏寒,原来也要小茴香啊!
10楼
心情Jennifer 发表于:2006-12-13 11:54:01
刚才那个针对痛经的很适合我 我想问一下 煎服是怎么个做法啊
共3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未经发表者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其间内容与 EDIY.CN 论坛立场无关
*本站相关芳香疗法信息,仅供芳香疗法爱好者研究与保健应用,并不能取代正统医疗,仅此说明*
Copyright ©2001-2020 中国芳香疗法论坛 法律顾问:张珮琳 沪ICP备12049341号-1
China Association For Holistic Aromatherapy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