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http://www.ediy.cn/index.asp
为了和孜然有个很好的对比,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孜然,“孜然”是维吾尔语,指的是“安息茴香”,安息在古时是中亚,现属伊朗一带,所以孜然在一些世界其他地区叫安息茴香,而在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地区称之为“孜然”,目前孜然在我国只产于新疆。它主要用于调味、提取香料等,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风味极为独特,富有油性,气味芳香而浓烈。孜然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看一下,它的外观是不是和小茴香很象,大多数的人很容易混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但是如果你闻一下,或者拿一些种子放在嘴里品尝一下,是很容易区分的,大家以后去超级市场也要在调料的货架上仔细找找这两种植物,并细心的区分一下,让自己的对这两种植物有个深刻的印象;
在新疆大多数的人都使用孜然来加工牛羊肉,因为孜然可以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孜然具有醒脑通脉、降火平肝等功效,能祛寒除湿,理气开胃,祛风止痛。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均有疗效。用孜然调味菜肴还能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在中国的中医中药书籍中有如下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孜然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暖脾、开胃下气、消食化积、醒脑通脉、祛寒除湿等功效。在明代的医书《普济方》中,就有用孜然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病症的记载。因此,有胃寒症状的人,比如胃脘部位喜暖喜按,常有冷痛绵绵、反胃、口吐清水等表现,平时可以在炒菜或烤肉时放点孜然,以祛除胃中的寒气。将孜然炒熟后研磨成粉,用醋调服,还能缓解心绞痛和失眠。
从这些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芳香书籍中所说明的小茴香到底是“Cumin”还是“Fennel”了;
了解中药--小茴香
小茴香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女性痛经
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苔白,疼痛处得热则舒,疼痛严重者呕吐,脉虚无力。
方药: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淡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党参各15克,炙甘草8克。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随症加减:
①如经血见有成块且黯红者,加丹参15克,莪术8克;
②月经偏多者,加炒田七粉3克(分2次用中药水送服);
③气短乏力,可另用人参6~10克炖服。
注意事项:
忌食寒凉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
溃疡病属虚寒者
这类慢性溃疡病患者多面色泛白少光泽,食欲较差,或天冷时发作,或偶有泛酸,或经胃镜检查有浅表性溃疡者,脉多虚,舌质淡红,苔白略厚。
方药: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胃脘部、脘腹部胀痛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脘腹部胀痛,嗳气或放屁后略为减轻,舌质淡红,苔白或厚者。
方药: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
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随症加减:
①舌苔黄厚者,加蒲公英15~18克,藿香8克(后下),白蔻仁6~8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
②舌苔白而厚,舌质淡,且频泛清涎者,加桂枝4~6克,干姜3克。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之品(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以及酒、糯米、红薯、芋头、黄豆等易产气食物。
茴桂酒 —— 经行后期
配方: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250克。
制法:将上药用酒浸泡3-6天,即可饮用。
主治:经期延后,色暗红,量少,少腹冷痛,得热稍减,恶寒,面色青白、苔薄白,脉沉迟而紧。
用法:每次饮15-20克,每日2次。
以下资料来源于 中医中药现代研究报告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常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1] 。现将有关小茴香的来源、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及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以利于小茴香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1 来源及真伪鉴别
小茴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多为栽培。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喜潮湿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潮湿、含腐殖质较多的砂质土壤为佳。主产于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亦产。常见药品有西小茴、川谷香等,以山西产量最大,内蒙古河套附近产品质优,籽粒肥满、色黄绿、气香浓。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击果实,除去杂质。小茴香的混淆品主要有莳萝子、葛缕子、田葛缕子、孜然等。
在内蒙、吉林、甘肃等省区就有将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ieolens L)的果实(莳萝子)误作小茴香用;还有山西生产的“小茴香”称山小茴、野小茴,称野茴香籽,经鉴定为同科植物葛缕子(Carumcarvi L)的果实(葛缕子)。本品在西藏、新疆称藏茴香;此外山西也将同属植物田葛缕子(Carumburiaticum Turcz)的果实(田葛缕子)误作山小茴。刘维泽等对小茴香、莳萝子、葛缕子做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只有正品小茴香中存在茴香脑。
孜然为伞形科植物孜然的果实,也是小茴香混伪品的一种,姚仲青等对小茴香及其伪品孜然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进行了鉴别研究,发现二者外观、性状均有不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孜然中不含茴香脑。张昕原等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小茴香及其伪品孜然进行了鉴别 。多人对小茴香及其混淆品莳萝子进行了鉴别研究,王仁堂等采用蛋白电泳法对二者进行了鉴别,邓君丽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它们不仅在药材性状上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色谱鉴别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小茴香乙醇浸出液的最大吸收在221nm与260nm波处长,而莳萝子则在232nm;小茴香和莳萝子乙醚浸出物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后在紫外光灯下检识其TLC图谱不同,故认为二者不宜混淆使用。
小茴香药材虽然在《药典》上只收载了一个植物来源,但在地方市场上仍有莳萝子、葛缕子、田葛缕子、孜然等多种混伪品存在,除传统的外观及显微鉴别方法外,利用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鉴别法、凝胶电泳法、蛋白电泳法等多种方法均可以对他们加以区别鉴定,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确保药材的质量。
2 化学成分
小茴香中主要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及糖苷、氨基酸等,还含有甾醇、三萜、鞣质、黄酮、强心苷、生物碱、皂苷、香豆素、挥发性碱、蒽醌等多种化合物。
小茴香中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组成中,洋芫荽子酸(Petroselicacid)占60%,油酸占22%,亚油酸14%,棕榈酸4%,尚含大于C18的醇和棕榈酸、花生酸、山酸等形成的酯,齐墩果酸,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胆碱和乙酰胆碱。
小茴香含挥发油约3%~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Anethole)50%~60%,小茴香酮(Fenchone)18%~20%。尚含:α-蒎烯(α-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二戊烯(Dipentene)、茴香醛(Anisealdehyde)、茴香酸(Anisicacid)、爱草脑(Estragole);另含顺式茴香醚(cis-Aneth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东当归酞内酯(Ligustilide)和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据近几年研究显示其中还含有柠檬烯(Limonene)、对甲氧苯基丙酮(p-Methoxyphenylaceton)等成分。
小茴香主要含植物甾醇基-β-呋喃果糖苷(Phytosteryl-β-fructofuranoside)、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
小茴香主要含有谷氨酸(Glutamicacid)、谷氨酰胺(Glutamine)、天门冬氨酸(Aspargicacid)、天门冬酸(Asˉparag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ˉnine)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采用GC-MS方法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成分大致相同。但相对百分含量有较大差别,特别是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含量最高,约占挥发油含量的65%~78%以上。较早的文献认为,茴香醚(Anetˉhole)亦称茴香脑是主要成分,但最近研究结果中均显示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7%、63.4%、49.92%。
3 成分分析
用气质联用法对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小茴香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0种化合物,鉴定了29种化合物,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如下:2,4-对二甲基-1-庚烯0.04,1,3-二甲苯0.06,α-蒎烯0.14,桧烯0.05,β-月桂烯0.13,α-水芹烯0.06,α-萜品烯微量,对聚伞花素0.34,柠檬烯1.19,1,8-桉树脑0.15,γ-萜品烯0.72,酮4.55,葑醇0.05,樟脑0.39,4-萜品醇0.21,爱草脑7.31,葑醇乙酸酯0.26,反式茴香脑49.92,茴香丙酮0.48,邻甲氧爱草脑0.09,甲氧苯基丙酮0.20,吉马烯-B0.07,邻甲氧茴香脑0.05,十五烷0.05,2,6-二叔丁基对苯酚0.13,δ-杜松烯0.04,3-甲氧桂皮醛0.05,对甲氧桂皮酸乙酯0.46。其中α-蒎烯、柠檬烯、1,8-桉树脑、葑酮、十五烷、爱草脑、葑醇乙酸酯、甲氧苯基丙酮、反式茴香脑得到了GC-FTIR的验证。
偶也有时有疝气, 原来要吃茴香呀